国务院近日印发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》,其中就推进国际交流合作,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,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路径。6日,在北京举行的2015中外合作办学微论坛上,与会专家学者围绕“不出国的留学究竟值不值”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谈到中外合作办学时提出三个观点。第一,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。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跨国、跨地区流动成为常态,渗透到教育领域,就形成了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,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的流动,以及教育理念、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的传播和融合,有利于中国高校借鉴国外成功经验,提高办学质量。
第二,推进教育国际化以及中外合作办学要促进双向交流,任何交流只有双向互动才有生命力。不仅要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到中国来留学,以及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入中国教育领域,还要积极促进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国际拓展,鼓励中国高校在境外举办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。
第三,不管是出国留学,还是中外合作办学,既要符合市场需求,更要增强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。教育资源主要应该通过市场、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配置,中国的教育市场非常大,只要满足了一部分老百姓的需求,学校就有了生存的基础。一系列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,都要求高校增强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,要通过内涵建设把学校认真办好,提高社会声誉。
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和神州学人共同主办。与会专家学者认为,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》对推进国际交流合作,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,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路径,本次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。中外合作办学多年来致力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,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,但其中也有很多值得从政策、理论、实践等方面研究探讨的问题,未来应进一步提高质量,培养出更多国际化人才。